Saturday, June 23, 2012

上帝與神



-Image courtesy of ebaomonthly.com-

資料室
台灣聖經公

「請問你要買聖經嗎?」「要神版還是上帝版?」「啊?聖經還有神版和上帝版的分別啊?原文有不一樣的意思嗎?」

其實「神」或是「上帝」這個字的翻譯是從Elohim 而來,早期聖經的宣教士翻譯聖經的時候,有的人主張用「神」來翻譯這個字,有的人則主張用「上帝」。其實呢,兩個都可以使用,只是視對使用者來說,那個譯名比較能表達這位創造主。

和合本是1890年在上海召開的宣教士大會中,所決議要進行翻譯中文聖經的成品。當時是由各國派來的宣教士推派代表組成翻譯委員會;翻譯的時候,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:一些重要神學用詞要如何翻譯。

因為基督教不像天主教,有個像教宗或主教一般可做最後的裁決的權威者,這個爭論在眾多宣教士當中無法得到一致的答案;所以就交由聖經公會來解決。當時的英國聖經公會決定採用「上帝」的譯名,美國聖經公會要用「神」;討論了許久,各自有所堅持,後來的協議就是各自印刷不同譯名的聖經。

神學上的理由
支持翻譯為「神」的論點在於,希伯來文的Elohim是個屬名,可用來單指創造宇宙的那一位,也可泛指一般的神明而不是人。可用於單數也可用於複數。中文的「神」這個名詞,剛好符合Elohim 的這兩個意思。

支持翻譯為「上帝」的理由,他們認為如果翻譯成「神」,容易跟一般的神明混淆,而且在中國古籍中「昊天上帝」被視為宇宙最高的主宰,所以用「上帝」來翻譯,才能夠表達出獨一崇高的意味。當然,遇到 Elohim 指一般神明的時候,還是把它翻譯成神,以示區別。

地方性的理由
有些地區,由於語言使用的習慣或宗教文化背景,一講到「神」,通常就聯想到眾多的神明,如果要指向那位崇高的神,感覺似乎有點混淆。對這樣的人來說,就會主張應該用「上帝」來翻譯 Elohim。 對於沒有這種顧慮的人,他們就會覺得使用「神」這個字來翻譯,是很自然的。

由於Elohim 譯為「神」或是「上帝」的作法,無法在宣教士中得到一致性的共識;最後美國和英國聖經公會同意各自印行神版或上帝版的和合本聖經。為了排版的關係,「神」這個字的前面於是加上一個空格,好讓兩個版本的版面頁數能夠一致。

後來拿到神版聖經的讀者,見到「神」前加有空格,不知道先前的翻譯歷史,才會以為是尊稱的特殊用法。其實,現在聖經公會提供這兩個版本,就是要讀者依使用習慣選擇「神版」或「上帝版」聖經。

所以也在這裡提醒讀者,當購買聖經時,可以看一下你所要購買的聖經書背上,如果有個類似 的符號,就代表它是「神版」。否則就要向所購買的對方,清楚告知所需的聖經是「神版」還是「上帝版」喔! 

聖經中的「祂」和「他」


Courtesy of  wallpaper4god.com

周聯華

很多人開始注意到,在教會中使用的詩歌本裡面,歌詞中往往將指向上帝或耶穌的第三人稱,用「祂」來表示,與指向一般人的「他」作為區別。坊間的文章在提及上帝或神明時,也是如此。於是信徒也轉而詢問,那麼聖經裡面是怎麼用的呢?在論及耶穌和上帝時聖經都用「他」。

有人建議正在進行中的「和合本修訂版」應該慎重考慮使用「祂」來指稱上帝或耶穌。對這個問題,和合本修訂委員會有不一樣的看法。使用「祂」是為了尊稱,現在的人提到上帝或耶穌使用「祂」或許還可以,但放在歷史的脈絡中,特別是在聖經裡,則會造成一些困擾。

首先,絕大多數的外文聖經譯本,包括新出版的主要西方譯本,在使用「上帝或神」的代名詞時,很少用大寫的字母。以英文來說,並沒有用He,而用he。同樣地,當指稱「耶穌」的代名詞時,也沒有使用大寫的字母。當然並不表示外文如此,中文也必須跟隨;而是要問,它們究竟根據什麼樣的理由不用大寫的字母。我們必須承認外文比較重視文法的結構;而中文自有一套語文的標準。這不屬優劣的範圍,乃是各有所長。既然注重文法的外文聖經,譬如說英文版的God和Jesus的代名詞都沒有用大寫字母,一定是有原因的。

「上帝」代名詞如果用「祂」,問題較少;但是如果「上帝」用「祂」的話,就牽涉到另一個問題:就是「耶穌」的代名詞,是否也要用「祂」?假如不用「祂」來指耶穌,事關耶穌的「神性」,茲事體大。如果當「上帝」用「祂」而「耶穌」用「他」,這會牽涉到「上帝」與「耶穌」,也就是「父」與「子」是否不同等的問題,如此就會再興起教會歷史中無從解決的老問題。

「父」與「子」的對等關係辯論了許多年,沒有一個結果。當時在451年的迦克墩信經(Chalcedon Creed)規定了許多信條,今人毋須再提舊事,和合本修訂本委員會認為不必用「祂」或「他」來分別聖父與聖子,以免再度興起任何的神學辯論。也許有人說,耶穌在世的時候用「他」;復活升天以後用「祂」。這也同樣有困難,正像聖經公會出版「耶穌的言語用紅字」一樣的困難。誰來決定哪一句話是耶穌講的,那一句話是「編者的旁白」。同樣地,誰可以決定何時耶穌用「祂」?何時用「他」?

即使我們以耶穌的復活當作分界線:他在世公開傳道的時候為「他」,復活以後用「祂」,還是會有一段難以劃清的「尚未升天」的模糊時期。然則,最大的困難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用那一個代名詞,「祂」乎?「他乎」?用了「祂」會重演歷史上「天父受苦」的神學爭論的覆轍,還會成為異端;用了「他」,人人會問,天下哪有如此巨「人」能擔當世人之罪,使我們脫離死亡進入永生?其必為「神」也,如此不是該用「祂」嗎?不論是用「他」或「祂」都會引起難以解決的問題。

英文新欽定本(NKJ)裡面提到上帝的時候,的確是用大寫的He/Him/His,而提到耶穌的時候也一樣用大寫處理。從耶穌的出生到死亡一直到復活都用He/Him/His。這種引用方式可能會讓人誤以為耶穌只有神性沒有人性,這又是教會歷史中備受爭議的神學議題。

假如用「祂」,那麼在第二人稱的時候,就該用「祢」。無論魔鬼、敵對「祂」的人,一律用「祂」或「祢」方為統一。可是「祂」雖普及,而「祢」卻不那麼流行,那又怎麼辦呢?

「祂」字在香港和台灣,特別是教會人士和基督教機構,用得普遍,但在大陸並非如此,「祂」字沒有那麼普遍。辭典中也沒有「祂」字的出現,表示目前「祂」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字。因此在文章中,對上帝,耶穌,聖靈的代名詞用「祂」,尚能接受。但在聖經裡,由於牽涉到神學的解釋和引用,謹慎一點,還是用「他」比較妥當。

【本文作者為台灣聖經公會董事】